GOOD TV新聞中心台中報導
跨文化宣教正是時候!隨著糾纏三年的COVID-19疫情緩解,世界各國陸續解封開放國境,台中思恩堂連結CCMN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與Radius Asia跨文化宣教訓練中心,於2月19-21日在台中聖教會舉辦TOGETHERr跨文化宣教大會,有70間教會50多位牧者,總共250多人報名參加。宣教大會不只傳講跨文化宣教信息,更重要傳遞理念,呼籲教會、差會及宣教機構(包括神學院)一起同行,眾志成城,差派跨文化宣教士,挑旺眾教會跨文化宣教的熱情,幫助與會的教會牧者帶領團隊回應跨文化宣教。
圖一:TOGETHER跨文化宣教大會召聚教會、差會及機構一起做宣教
圖二:杜明達牧師傳遞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絕對責任
跨文化宣教以教會為本
「跨文化宣教是以教會為本的宣教。」杜明達牧師(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)說,一百五十多年前,歐美各國差派年輕宣教士馬雅各與馬偕來到台灣宣教,已有四千多間教會的台灣,絕對有義務還福音的債,差派年輕人跨文化傳福音。而跨文化宣教是以教會為本,而不是把人交給差會或宣教機構,尤其教會主任牧師的角色,是影響教會成為一間宣教的教會的關鍵因素,主任牧師對跨文化宣教責無旁貸。
教會、差會及宣教機構團結力量大,台灣CCMN召集人王天佑牧師(五股禮拜堂主任牧師)支持以教會為本的宣教論點,他所參與國際CCMN跨文化宣教,主要是幫助中小型教會攜手跨文化宣教的平台,至今也差派出170多位宣教士,且在18個國家有長宣隊,然而關鍵還在於教會牧者對於跨文化宣教的負擔,不在乎教會的大小。譬如他牧養的五股禮拜堂,透過19間教會組成的約書亞團隊力量,從2005年迄今,已差派13位宣教士。
「跨文化宣教不是教會大小的問題,也不是能力的問題,最重要的是觀念的問題。」王天佑牧師說,只要教會主任牧師擁抱跨文化宣教異象,教會再小再沒資源,仍可透過團隊的力量,差派宣教士。譬如偏鄉的恆春四方豐收教會,委身在CCMN網絡團隊,眾志成城,先後差派出兩位宣教士。
中華浸信宣道會台中重慶教會李麗珍牧師也在會中分享,重慶教會是一間不到二百人的教會,過去二十年跟隨CCMN平台,在眾教會幫助下,先後差派五位宣教士。重慶教會的做法就是先從海外短宣開始,參與短宣的弟兄姊妹,返台後就在教會作見證,挑旺宣教的熱情,年復一年,使重慶教會每年參加CCMN海外短宣都有十多人,教會會包二部遊覽車,載著弟兄姊妹參加CCMN短宣差派禮,歡送短宣隊員,營造全教會一起做宣教的氛圍。教會長期營造的跨文化宣教氛圍,神也帶領五位年輕人回應呼召,進入宣教工場長宣。
圖三:王天佑牧師看重以教會為本的宣教觀
圖四:台中重慶教會李麗珍牧師
圖五:巴柝聲牧師傳講跨文化宣教的定義
跨文化宣教是向不同文化族群傳福音
對於跨文化宣教的定義,來台宣教超過五十年的巴柝聲牧師(禾場夥伴國際網路宣教學院創辦人)認為,離開本地本族,走出去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,建立講當地語言的教會,向當地人傳福音,才是跨文化宣教。譬如戴德生宣教士,他遠渡重洋來到中國,沒有建立講英文的洋人教會,而是學中文向中國人傳福音。因此教會的宣教第一優先,就是勇敢走出國門,接觸其他文化族群的未得之民。
圖六:陳維恩牧師傳講宣教士的生命必需成熟
圖七:與會的牧者同工彼此分享。
順服上帝的帶領 普通人也可以宣教
陳維恩牧師(Radius Asia總幹事)提醒說,一間宣教的教會不是以資源多寡或宣教士人數判定,而是整間教會在主任牧師帶領下,對跨文化宣教的態度及氛圍,只要有顆願意的心,不管教會再少,依舊可以跟差會、機構合作,差派宣教士。
至於宣教士的資格,陳維恩牧師認為,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宣教士,因為一位生命不成熟、不適任的宣教士,往往會傷害宣教工場的運作。教會所差派的宣教士,就是要傳福音,建立教會,所以宣教士的生命必須夠成熟,且接受裝備,信靠順服神的命令與應許。
如今跨文化宣教的時機已來到,台灣教會如何回應呢?杜明達牧師會中也以台灣四千多間教會規模大小,根據歷年差派的宣教士人數,算出差派宣教士比例,千人教會每三百多人才差派一位宣教士,反觀五百人以下的中小型教會每一百多人就差派一位宣教士,平均來講,台灣眾教會平均269位會友才差派一位宣教士,至今台灣差派不到600位宣教士。
因此,為還華人跨文化宣教的債,杜明達牧師勉勵教會不分規模大小,一定要成為宣教的教會,也就是不做宣教士,全教會也一起參與宣教的事,為宣教士代禱、奉獻等等。透過參加每年暑期或海外短宣隊,領受跨文化宣教的熱情跟負擔,譬如2023年暑假CCMN就號召20支海外短宣隊伍,另有牧者短宣隊,盼望教會不分大小,一起在跨文化宣教攜手同行。
圖八:台灣教會差派宣教士比例。台中思恩堂提供
(7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