噶瑪蘭文化資產 國寶阿媽的香蕉絲編織技術

GOOTV新聞中心  花蓮採訪報導

噶瑪蘭,意思是住在平原的人,長年在蘭陽平原濱海而居,因為時代演進不斷的與周遭族群融合,漸漸地被人遺忘。直到2002年來自新社部落的偕萬來,在不斷奔走後正名成功,並且鼓勵同是噶瑪蘭族的妻子嚴玉英延續部落文化,學習噶瑪蘭族特有的編織香蕉絲技術,繼續傳承給下一代。

香蕉絲編織的製程極為複雜,利用那些受災損、且沒有結果的香蕉樹莖幹,作為織物的纖維原料,經過分片、刮青、晾曬、浸泡、清洗、分絲、績線、繞線、整經、織作、後處理等,最後經由藝師們根據傳統工法編織出令人驚豔的作品。

一頂帽子需要耗費3顆香蕉樹,加上繁瑣的工程與大量的時間,在這個分秒必爭的時代,這些製程都令人卻步,而這也是噶瑪蘭族目前最大的問題,就是如何讓這項技術繼續傳承下去。看到嚴玉英阿嬤病痛中仍然掛心編織,她的女兒追尋著媽媽的腳步,即便辛苦也要靠著上帝堅持下去,因為他們相信上帝會給他們出路。

與自然共存是噶瑪蘭族的文化與精神,在編織中看見上帝的作為,阿嬤一家傳承文化更傳遞信仰,不僅是當地的祝福也成為噶瑪蘭族重要的文化保存者。

(61)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